首页news 正文
目录

观点人物|吴凌华商业开山人 在万象城与世茂的日夜里

news2024-06-11 12:42718740
观点网 “#keyword1#。 #keyword2#吴凌华#keyword3#,#keyword4#,#keyword5#” 从履新的那一刻起,#keyword6#已经做好了将#keyword7#的准备。然而,他的“专一”终究还是败给了现实。 6月6日晚间,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公告,董事会近日收到公司董事、总...

观点网 “#keyword1#。

#keyword2#吴凌华#keyword3#,#keyword4#,#keyword5#”

从履新的那一刻起,#keyword6#已经做好了将#keyword7#的准备。然而,他的“专一”终究还是败给了现实。

6月6日晚间,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公告,董事会近日收到公司董事、总裁吴凌华先生的辞职信。吴凌华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总裁职务,辞职后吴凌华先生将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从2016年到2024年,#keyword6#终究还是离开了这个供职八年的平台。

对于吴凌华的出走,市场并不意外,毕竟就职#keyword7#,他的理想和抱负,他的才华与成就,似乎并未实现。

壮志未酬的他,下一站将去往哪里,暂未有相关消息透露。

ONE

在商业地产圈,#keyword6#被看作是#keyword8#。

据了解,吴凌华#keyword9#。

时间回到2000年,这边厢,正值青春年华的吴凌华,还在南京大学享受着自己的美好时光;那边厢,在首次“触商”的宁高宁支持下,吴向东组建了华润深圳有限公司,并斥资40亿元建设华润中心,而这个项目的重中之重正是深圳万象城。

彼时,为了组建起商业团队,吴向东选中了还在读书的吴凌华,由其负责深圳万象城前期拆迁工作。

从前期改造,到规划、建设、运营……初出茅庐的吴凌华与当时涉足房地产江湖不到十年的吴向东,将罗湖这个“大坑”慢慢建造成了深圳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商业建筑群。

四年之后,华润置地的第一座万象城--深圳万象城正式亮相,华润置地也由此开启了商业地产时代,而作为吴向东左膀右臂的吴凌华,亦从此踏上了他的商业征程。

#keyword10#。

#keyword11#

#keyword12#。

根据彼时市场报道,项目开业当天,客流量达到了21万人次,开业第一年总客流量约2000万人次、车流约200万车次,年销售额破20亿元。

一连串的数据,诉说着华润置地商业业务的成绩单,同样堆高了吴凌华在商业地产圈的地位。

自此以后,这个非科班出身的商业人,不断勾勒起华润在三四线城市的商业版图。

几年之后,吴凌华又从一线回归华润置地总部,开始统筹商业地产事业部,担任常务副总经理,后又任华润(深圳)华润中心总经理。

TWO

2016年,#keyword13#。

该年年初,世茂股份向吴凌华递出了橄榄枝,而他亦选择离开就职16年的华润置地,正式成为世茂集团副总裁兼商投总裁。

告别老东家华润的吴凌华,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

彼时,销售规模跻身行业前十的世茂,决定打响其“商业牌”,拉来拥有丰富经验的吴凌华,仅仅只是第一步。

那一时期,吴凌华的履新也被外界解读为“世茂商业走上变革的匠心之路”的一条引线。

不过,在吴凌华看来,自己既不是改良者,也不是革命者,他在2016年11月接受观点新媒体采访时提到:“现在的想法就是努力打造世茂的商业体系和平台,形成具有世茂文化的商业团队。新的平台下,更像是一名融入者和拥抱者。”

且不论吴凌华的到来,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世茂而言,他在华润置地的16年经验,无疑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与此同时,对当时的世茂商业来说,类似万象城这种“一站式”消费和“体验式”购物仍是其重要学习对象。

入职世茂之后,许世坛给吴凌华定的首要任务便是完成世茂商业产品线的梳理,并结合世茂商业发展目标确立每一条产品线的发展路径和规模。

当然,吴凌华的改革亦非常迅速。

在加盟的第二年,世茂便对外发布四大商业产品线:世茂52+、世茂广场、世茂国际中心、世茂摩天城,以及两大写字楼产品线:世茂大厦和世茂智汇园。

这是世茂进入商业地产领域十余年来,首次系统梳理旗下的商业物业,也是吴凌华加入世茂商业后的第一个大动作。

#keyword14#

#keyword15#

世茂商业的“不及预期”,有历史遗留因素,也有市场竞争引起的差异,当然更有企业自身因素带来的结果。

实际上,世茂商业的起步并不算晚,在吴凌华初探商业的2000年,这家企业就以1.44亿元的代价受让上海万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6.43%股份,成为万象集团的第一大股东,由此正式踏入商业地产领域。

不过试水商业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家企业仍旧以百货和写字楼为主,随着国内商业格局的发展,这种落后的形态难与购物中心、综合体等形成竞争,导致客流、业绩节节败退。

即便吴凌华到来后对世茂商业进行了新的调整和优化,但起了个大早的世茂显然已错过中国商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毕竟在世茂决心变革的2016年,中国商业地产的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一方面,华润、印力、龙湖、新城、万达等内地开发商不断抢占市场规模;另一方面,恒隆、太古、九龙仓等港资不断加大内地的投入,多方争抢之下,留给世茂的蛋糕早已所剩无几。

除此之外,从世茂梳理的产品线来看,不仅涵盖了社区商业,还有区域购物中心、大型综合体、写字楼等等,但全面的布局,更需要依靠企业掌舵者的定力和持续的投入。

也因此,即便在吴凌华的带领下,世茂商业板块不断深耕核心城市、开出多处大型项目,但外界始终认为,世茂商业地产仍未能完成从量到质的蜕变。

许是恒心不达预期,许是#keyword16#,如今,#keyword6#选择离开这个停留八年的平台,无论他的下一站选择何方,在万象城与世茂的日夜,都将成为他职业生涯最浓重的两笔。

观点人物 | 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人物的故事,还有他和她的商业传奇与沉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xiezilouchuzuwang.cn/news/1732.html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