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news 正文
目录

总设计师刘继忠:天问三号任务 2028 年分两次发射,在火星克律塞平原和乌托邦平原初步选定候选着陆点

news2024-10-25 01:56923760
近日消息显示,距今已有64年,即1960年,苏联首次发射了1960A 火星探测器,自此之后,全球共有7个国家(国际组织)开展了47次火星探测任务,实现了对火星的飞掠、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不过,更具挑战性的火星取样返回任务仍面临诸多挑战。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于安徽屯溪成功举行,天问三号任务总设计师刘继忠透露,我国将于2028年前后执行两次发射任务,...

近日消息显示,距今已有64年,即1960年,苏联首次发射了1960A 火星探测器,自此之后,全球共有7个国家(国际组织)开展了47次火星探测任务,实现了对火星的飞掠、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不过,更具挑战性的火星取样返回任务仍面临诸多挑战。

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于安徽屯溪成功举行,天问三号任务总设计师刘继忠透露,我国将于2028年前后执行两次发射任务,旨在实现火星样品返回地球的目标。

尽管我国的天问一号在2021年成功登陆火星,但要实现火星取样返回地球仍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刘继忠称,受限于目前火箭的运载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一次发射实现月球取样,而火星取样任务则需要两次发射来完成。

中国计划利用两枚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2028年于海南文昌完成两次发射任务,分别将“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和“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送上火星。

然而,火星取样返回任务的难度远高于发射阶段,全过程共有13个复杂环节,包括采取就位和遥感等探测方式。

刘继忠表示:“要突破火星表面采样、起飞上升、环绕火星交汇、行星保护等关键技术,为未来的火星持续探测和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刘继忠指出,探寻火星生命痕迹是天问三号任务的首要科学目标。作为地球环境最相似的天体之一,研究火星是否存在或曾存在生命一直是国际科学界的重要课题。据悉,天问三号任务还将深入研究火星气候演变、地质及内部过程等科学问题。

为提高样品的科学信息采集量,研究团队对潜在采样点进行了精细研究,最终选定了克律塞平原和乌托邦平原作为候选着陆点。

刘继忠重申,将开展基于生命痕迹全链条要素的火星样品研究和数据研究,确保样品回收并有新发现。

天问三号任务设计了三种采样方式,不仅包括传统的机械手多点表面取样,还包括定点深度钻取取样和飞行器采样,以获取不同深度、不同区域的样品。

刘继忠提到:“我们还研发了一个飞行器,可在更远的范围内采集样品。”这些创新的采样技术将为我们提供更多宝贵的火星研究数据。

除此之外,天问三号任务将遵守国际公约,进行前向和返向行星保护,以确保不污染火星、地球及样品的原始性。

为确保火星样品的原始性和科学价值,天问三号任务高度重视污染的预防监测,在任务设计阶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避免着陆器发动机产生的羽流等可能造成的污染。

科研团队还研究了高温和辐射等条件对潜在生物痕迹的影响,“我们还将建立火星样品实验室,用于更好地研究样品”,刘继忠表示。

此外,天问三号任务将积极展开国际合作,包括国际载荷合作、样品和数据共享、未来规划共同研究等方面。与全球科学家一同开展火星样品和数据的合作共享研究,联合各国或科研机构共同研究火星科研站的任务定义、需求分析、概念研究、实施方案设计和关键技术攻关,以共同打造火星家园。

广告声明:文内包含的外部链接旨在传达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

标签精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xiezilouchuzuwang.cn/news/3809.html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