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玩家至上”的暴雪,是如何被商业目标摧毁的
“暴雪再也无法回到从前了。”
鲍比・科蒂克(Bobby Kotick)和麦克・莫汉(Mike Morahaime)的性格完全不同,他俩唯一的共同点也许是都经营着一家电子游戏公司,并因此而富有。
作为暴雪娱乐的联合创始人,莫汉在上学时是个性格内向的书呆子,喜欢坐在教室前排。创立公司后,科蒂克经常去汉普顿参加明星派对,莫汉却会在深夜打电话给程序员,反馈自己在玩《星际争霸 2》时留意到的变化。 科蒂克收藏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私人艺术品,莫汉家里的瓷砖上则刻着《魔兽世界》的徽章。
多年来,科蒂克和莫汉就像一对看似不搭调,却又相处和谐的搭档。 2007 年,动视和暴雪母公司维旺迪游戏合并,成立了动视暴雪。 这是一次完美的结合,两家分别在主机和 PC 游戏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 合并完成后,动视暴雪成了世界上价值最高的游戏公司,市值预估达到 740 亿美元。
大约 6 年后,问题开始出现。 2013 年春,暴雪取消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在研项目《泰坦》(Titan)。 暴雪将它看作《魔兽世界》的续作,试图将第一人称射击与类“模拟人生”的氛围融为一体。 据熟悉这一项目的消息人士透露, 由于多年管理不善,《泰坦》最终被砍,暴雪因此遭受了 8000 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然而科蒂克当初之所以希望动视与暴雪合并,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看中了《泰坦》的潜力。 当时,《魔兽世界》的订阅玩家数量已经从巅峰时的 1200 多万下降了一半以上, 科蒂克迫切希望他们拿出下一个爆款大作。 从投资者会议到好莱坞聚会, 科蒂克经常大力宣传《魔兽世界》, 偶尔还会带他们的开发者与汤姆・布拉迪( 知名美式足球运动员) 等名人见面。 科蒂克会告诉自己的明星朋友们:“ 这些家伙制作了《 魔兽世界》, 现在正在创造另一款未来更火爆的游戏。”
2013 年夏季, 科蒂克与维旺迪达成股份回购协议, 使动视暴雪重新获得独立, 他和盟友们也获得了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按照知情人士的说法, 科蒂克和动视首席运营官托马斯・蒂普尔( Thomas Tippl) 开始向暴雪施加压力, 要求莫汉和其他高管说明《 泰坦》 失败的原因: 究竟是谁的错? 为什么没人介入?
“ 鲍比始终认为, 我们没有从 IP 中获取足够的价值。” 前暴雪高管吉奥・亨特( Gio Hunt) 透露,“ 另外, 他的表达方式也令暴雪的所有人感到不满。”
随后几年间, 动视在暴雪的运营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赶走了一大批资深员工,并迫使他们削减成本, 更快速地发布产品。 2021 年, 暴雪曾拥有的极佳声誉严重受损, 原因包括大规模裁员、 陷入公关危机、 新作口碑糟糕, 以及加州政府起诉动视暴雪存在系统性的性别歧视等等。 微软从中嗅到机会, 与他们达成了 690 亿美元的收购协议, 动视暴雪也与加州达成了 5400 万美元的和解协议, 但并未承认公司有任何不当行为。
虽然科蒂克已于去年 12 月卸任, 但动视暴雪仍会受到他任期内的一些决策以及与莫汉争执的影响。 二人分歧的许多细节此前从未被曝光。 而从某种意义上讲, 即使不提细节, 这也是个令人熟悉的故事: 围绕商业利益和创作自由, 意见不合的公司管理者进行扩日持久的拉锯战, 最终只能有一方获胜。 矛盾的结果将会对游戏行业内最受人尊敬的公司之一, 以及全球市值排名第二的上市公司产生长远影响。
1991 年, 莫汉与他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同班同学阿伦・亚德翰( Allen Adham) 共同创办了暴雪, 随后迅速推动企业成为西半球最受欢迎的游戏公司之一。
在成立后的 20 年里, 暴雪出品的每款游戏都大获成功, 包括《 魔兽争霸: 兽人与人类》 《 暗黑破坏神》 《 星际争霸》 以及大量续作和衍生作品。 暴雪之所以能连续获得成功, 关键在于推崇一套独特的理念: 优先考虑玩家而非利润, 为每款游戏提供足够的时间。 1996 年, 初代《 暗黑破坏神》 错过了圣诞假期的发售窗口, 却仍然卖出了超过 100 万份。 暴雪员工经常说:“ 等一切准备就绪, 我们才会发布游戏。”
相比之下, 科蒂克更喜欢那些他认为“ 有潜力每年在每个平台上变现”的游戏。 在动视的地板上, 散落着被榨干的游戏系列的尸体, 例如《 吉他英雄》 《 托尼・ 霍克职业滑板》 和《 小龙斯派罗》 等等。 科蒂克尤其对《 泰坦》 感到兴奋 —— 暴雪向他承诺,《 泰坦》 绝对有能力成为《 魔兽世界》 的继承者, 为公司创造丰厚利润。 然而由于受到技术挑战、 美术方向的改变、 反复无常的总监、 缺乏明确愿景等因素影响,《 泰坦》 在长达 7 年的研发期间进展不顺。 2013 年, 暴雪做出了一个极其痛苦的决定, 宣布取消该项目。
当时, 沮丧的科蒂克敦促莫汉加强高管团队, 聘请一位有上市公司工作经验的首席财务官来控制成本。 蒂普尔向莫汉推荐了曾在宝洁公司与他共事, 负责洗涤剂、 洗发水和纸尿裤等产品营销工作的老同事阿明・ 泽扎( Armin Zerza)。 泽扎花了几小时与暴雪的几位高管以及游戏团队负责人面试, 经过开会讨论后, 暴雪高管一致不同意聘用他。
据参加会议的人说, 泽扎没有对游戏或暴雪“ 玩家至上”的文化表现出多少兴趣, 而是喋喋不休地谈论如何赚更多钱。 暴雪高管将他描述为一位精明的商人, 觉得他的价值观与公司不符。 蒂普尔要求莫汉再给他一次机会, 于是又参加了另一轮面试。 这一次, 泽扎没怎么谈论利润率, 而暴雪高层也开始做出让步。
2015 年, 暴雪聘请泽扎担任公司的首任 CFO。 泽扎声称想要构建一个世界一流的财务部门, 并开始招募拥有常春藤盟校 MBA 学位、 麦肯锡等公司工作背景的新员工。 突然之间, 此前主要负责后勤工作的财务人员开始经常参加暴雪的战略会议, 还会质问《 炉石传说》 游戏团队为什么不刺激玩家更频繁地购买卡包, 或者《 守望先锋》 为何不通过出售地图和英雄来赚取额外收入。
那几年, 暴雪延续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2016 年得益于《 魔兽世界》 的持续成功和《 守望先锋》 发售后的亮眼表现, 营收达到了 24 亿美元。 然而泽扎似乎不明白暴雪为什么要维持成本高昂、 利润率低下的项目, 例如一年一度的暴雪嘉年华。 暴雪经理们解释说, 举办嘉年华可以培养玩家和雇员的忠诚度, 但据参加相关会议的知情人士透露, 泽扎建议暴雪取消此类活动, 还经常将在暴雪的工作与他推广佳洁士、 好奇纸尿裤等品牌的经历进行比较, 质问暴雪员工为什么不能通过开设新工作室来加快研发的速度 —— 就像宝洁在巴西办工厂, 加快肥皂的生产速度那样。
一些暴雪员工回忆, 他们背地里曾嘲笑泽扎似乎无法理解游戏行业, 因为没有人会飞跃数千公里去参加一场洗发水大会, 或者与跟自己喜欢同一个牙膏品牌的朋友见面……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 随着泽扎的权力越来越大, 暴雪员工开始将他视为科蒂克的化身, 觉得他只为科蒂克的意愿服务。 这是一种合理的描述, 但并不完全准确。 据知情人士透露, 泽扎偶尔会不同意科蒂克的观点, 并反对削减预算。
科蒂克不会强迫暴雪在游戏完工前发布, 不过他的立场非常明确: 暴雪没能更频繁地提供新内容, 这让玩家失望了。 在莫汉和他的身边人看来, 这些要求自相矛盾。 当暴雪推出一款新的热门游戏时, 科蒂克也会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