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底:增长的象限” 2025观点年度论坛广州圆满闭幕
房地产市场观察 从高峰到谷底,从下降到重新增长,不同于前几年的房地产市场经济循环正在展现在大众眼前。
3月20日,观点机构在大湾区举办了题为“建立底线:增长的阶段”的2025观点年度论坛,吸引了来自房地产、金融、产业、科技和消费领域的顶尖企业和创新领袖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的经济周期和商业模式。
深刻调整即将结束
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着深刻的调整。阳光保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指出,市场上的销售降幅正在减小,一线城市的房价出现企稳迹象,土地成交也开始活跃,这表明本轮深刻调整即将尾声。
据邱晓华介绍,房地产行业经历了三年的调整,面临了三个深刻的变化。销售面积下滑了46%,新开工项目下降了68%,中国平均房价下降了1/3。虽然整体商品房库存仍然很高,但去库存的压力逐渐减轻。
“稳步的复苏需要信心和耐心。”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会长王韶强调,要消除影响市场稳定的痛点和障碍,我们需要坚定的信心和耐心。
世联行首席技术官黎振伟提到,现在不仅要谈论增长,还要关注市场的稳定。他强调,关键在于如何冷静地、从容地布局,积极准备应对增长的到来。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与会嘉宾们纷纷从宏观到微观层面分析信心和耐心的来源及基础。
新生态 新机遇
随着旧模式逐渐淡出,新生态正在重构,在城市更新、代建服务、存量活化、商业经营和资产管理等方面,闪现出新的生机。
例如,广州万溪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凯结合实践经验向大家展示了未来城市的理念。他以花地湾项目为例,讲述了多维未来城市理念的应用,例如活力多元、低碳、智能等。他强调,社区运营对于大型项目至关重要,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活动能够吸引更多业主的参与。
商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变出增量开发和存量激活的新范式。同熙商业董事长潘杰指出,如今年度广州新增的商业配套面积达70万方,城市更新所带来的商业配套更将达到210万方,这种供给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金地集团开发管理公司总经理蔡戈鸣强调,代建行业不仅需要专业能力,还需要建立信任和合理分工。他表示,在代建过程中,“服务”是产品的主要卖点,而好的服务和信任可以带来更大的市场价值。
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激发了对资产重组的专业需求。宏富产业重组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人黄科杰表示,他们扮演着企业的“医生”角色,为企业提供全面身体检查后,通过建立信任并寻找资本方法来实现重组。房地产企业的境外重组即将进入最后阶段,未来将转向境内债务重组和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
回稳发展的当下与未来
在当前稳定的环境下,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好房子”需求的增长带来了许多新机遇。
世邦魏理仕中国区商业咨询负责人钟廉军指出,当前的回稳阶段包含着要清除库存、创新城市更新模式以及提升产品品质,形成短期效益的同时也蕴含长期潜力。
德思勤集团董事长龙固新从城市综合体开发的角度提供了一个思路,他认为,要让项目处于有利地位,必须引入新兴产业、增加人口数量,并配合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带来增量。城市更新是一场空间的革命,需要重点关注产业换血、民生保障和资金破局。
在商业的角度上,新城控股集团建管公司业务发展部总经理宋立攀提到,商业对于住宅销售起着重要作用。经济下行时,生活圈内的商住综合体优势更加明显,商业对于轻资产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
返回到住宅本身的属性方面,旭辉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CIO刘煜分享了旭辉围绕“好房子”做出的产品、流程和供应链重塑,强调现在正是打造产品的最佳时机。他表示,有时间去深入分析客户需求,精心打造产品。
总的来说,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将会引领房地产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城市、地区和项目将在回稳背景下展现出分化的市场,对此,不同行业领袖们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和策略。
本次论坛旨在汇集各界领袖,共同探讨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走向,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机遇。每一个与会者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这个论坛的发端,起源于何时、何地?2008年,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一个礼堂内。
对中国人来说,那一年经历了许多波折,而在房地产行业,国家出台四万亿救市政策,坚持下来的企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因为,时间无法停滞,生活需要继续。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机构整理自公开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